國家品質金牌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產品或服務創新能夠不斷創新,滿足市場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 產品具有效性及安全性之評估或測試或見證實例為最佳。
- 公司產品已獲得顧客肯定及認同,擁有品牌價值,而其開發的產品或設備,因品質及良率的提高,獲得顧客高度的支持及肯定。
- 建立一套完整的品質管理體系,並通過不斷改進和優化體系,提高品質管理水平。
- 申請者生產之產品或提供之服務,應具備優異的品質表現,包括產品設計、製造過程、品質檢驗等方面。
- 具有有效的市場行銷策略,能夠快速反應市場變化,提高市場占有率。
- 能夠有效管理員工,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 具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關注社會公益事業,關注永續環境及能源發展。
評選標準
- 產品功能與性能(20%):評估產品的功能性能,包括產品設計、技術規格、性能特點等。
- 品質穩定性(20%):檢視產品的品質標準,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是否可靠、使用壽命等。
- 風險管理(20%):評估組織對風險的認知、管理和應對能力。
- 客戶滿意度(20%):衡量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包括回饋、投訴處理等。
- 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20%):對環境、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的考量與實踐。
台灣生技大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從事生物科技、醫療器材、藥品或相關領域的企業。
- 展現出在生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可能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等方面的創新。
- 具備技術上的優越性及專業性,可能是對生物科技或醫療領域的技術突破或進步。
- 對市場或產業的影響力和效益,可能是對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社會影響力。
- 產品符合生物科技或醫療領域等相關領域的法規。
- 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或能力,能持續推動產品或技術的發展。
- 具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條件,例如國際化的視野、行銷策略等。
評選標準
- 產品創新性(20%):評估參賽作品在生技領域的創新性,是否有獨特的技術、方法或應用。
- 技術水準(20%):考慮參賽作品的技術深度和質量,是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品質穩定性(20%):檢視產品的品質標準,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是否可靠、使用壽命等。
- 市場表現(20%):評估參賽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例如市場佔有率、商業合作夥伴等。
- 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20%):對環境、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的考量與實踐。
台灣美食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味道和口感:美食評選的核心在於食品的味道和口感,評委會會進行多輪試吃評分,評估食品的味道、口感、香氣等方面。
- 創新和獨特性:創新和獨特的食品,若結合傳統的工法和現代的創新思維加工技術,呈現出令人驚艷的口感和視覺效果。
- 食材和供應鏈:美食評選也會考慮食材的品質和供應鏈的可持續性,例如使用有機、天然、無添加等優質食材,以及遵守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原則。
- 服務和環境:服務質量和環境也會影響美食評選的結果,評委會可能會考慮服務員的態度、餐廳的裝潢、音樂、燈光等方面。
- 營養成分:食品營養評估的基礎是分析其營養成分。營養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不同的食品營養評估標準可以根據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比例,以及不同的健康養生目標。
- 食品安全評估,廠商可提供包括檢測食品中的無有害物質、微生物和重金屬等,以確保食品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證明文件。
- 食品口感:食品的口感對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食品口感評估可以根據食品的外觀、氣味、口感、口感等方面進行評估,以確保食品口感良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繼續購買。
- 配方研發及改良:配方評選標準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市場需求等進行評估。配方研發可以包括原材料的選擇、製程的改進、新配方的開發等,以確保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健康要求。
- 食材溯源管理:供應商選擇:應評估供應商的信譽、負責任程度、生產質量等因素。只有選擇有良好聲譽的供應商才能確保食材的品質和安全。
- 食材檢驗:考慮供應商選擇、食材檢驗、儲存環境、處理工藝、廚房管理和監控程序等因素。
評選標準
- 產品特色與獨特性(20%):評估產品是否具有獨特的台灣特色和文化內涵,是否能突顯台灣地方特色。
- 品質與安全性(20%):考慮產品的品質水準和安全性,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和規範。
- 創新性(20%):評估產品在設計、包裝、功能等方面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 口碑與市場表現(20%):考量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狀況、口碑和消費者評價。
- 品牌價值(20%):考量產品的品牌價值、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台灣優良室內設計師大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凡從事室內設計之相關人員,可以個人名義所成立之工作室或所代表之企業組織(公司行號)提出申請。
評選標準
- 傳達概念(20%):作品完整的傳達空間美學設計概念。
- 創新手法(20%):表現手法及技術應用之創新。
- 機能空間(20%):透過色彩建材空間機能美學運用。
- 環保材質(20 %):著重於環境保護、再生回收利用的永續性。
- 美感美學(20 %) : 線條、色彩、光影等在空間五感的感知理念。
獎狀
台灣優良產品金鑽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台灣各行業之優質廠商。
- 配合政府推廣企業品牌政策,並提升企業台灣優良品牌形象,以高品質.優質化的產品。
- 參賽產品需符合台灣相關的生產或供應標準,或在台灣有一定的生產基地或業務。
- 符合台灣相關產品標準、法規和規定,包括品質標準、安全規範等。
- 參賽產品應有卓越的品質、性能和可靠度,如持有產品專利或產品檢驗或認証(SGS/ISO)輔導之企業。
- 產品需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銷售量或具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
- 公司有優良經營實績或營運能力,非劣質或黑心或危害大眾安全及健康產品。
- 曾獲政府或公信力機構表揚得獎企業或曾參加產品競賽並獲得獎項之廠商。
- 代理國外知名公司產品或授權技術之企業。
- 公司之產品曾參與國際性商品展示者。
評選標準
- 產品創新性(20%):評估參賽作品在生技領域的創新性,是否有獨特的技術、方法或應用。
- 技術水準(20%):考慮參賽作品的技術深度和質量,是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品質穩定性(20%):檢視產品的品質標準,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是否可靠、使用壽命等。
- 市場表現(20%):評估參賽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例如市場佔有率、商業合作夥伴等。
- 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20%):對環境、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的考量與實踐。
顧客滿意度金質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產品或服務創新能夠不斷創新,滿足市場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 產品具有效性及安全性之評估或測試或見證實例為最佳。
- 公司在台灣具有客群或愛用者,擁有品牌價值,而其開發的產品或設備,因品質及良率的提高,獲得顧客高度的支持及肯定。
- 公司產品已獲得顧客肯定及認同,具有良好口碑,建立公司產品知名度,並加強通路推廣及品牌行銷,以建立產品和品牌形象的識別度。
- 重視客戶的反饋和需求,通過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顧客滿意度。
- 建立一套完整的品質管理體系,並通過不斷改進和優化體系,提高品質管理水平。
- 申請者生產之產品或提供之服務,應具備優異的品質表現,包括產品設計、製造過程、品質檢驗等方面。
- 市場行銷:具有有效的市場行銷策略,能夠快速反應市場變化,提高市場占有率。
- 能夠有效管理員工,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 具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關注社會公益事業,關注永續環境及能源發展。
評選標準
- 顧客服務(20%):評估企業的客戶服務水準,包括員工的態度、專業程度、回應速度等。
- 客戶忠誠度(20%):考量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和保留率,以及客戶的再次購買意願和推薦意願。
- 顧客反饋管理(20%):評估企業對於顧客反饋的收集、分析、回應和跟進的能力,包括回應速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 產品或服務品質(20%):評估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水準,包括性能、功能、可靠性等方面。
- 改進措施(20%):評估企業對於顧客反饋的處理和改進措施,以及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實施情況。
台灣百大伴手禮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產品具有台灣特色、文化意涵,或文化價值,反映台灣獨有的傳統文化。
- 產品符合相關的品質和安全標準,確保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或食用。
- 產品具有創新性,包括產品的獨特性、包裝設計的創意性等。
- 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度和市場表現,可能包括銷售數量、口碑、消費者反饋等。
- 產品具有伴手禮的特性,適合作為旅客購買或贈送的紀念品。
- 具有地方特色的伴手禮。
- 配方評選標準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市場需求等進行評估。配方研發可以包括原材料的選擇、製程的改進、新配方的開發等,以確保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健康要求。
- 考慮供應商選擇、食材檢驗、儲存環境、處理工藝、廚房管理和監控程序等因素。
評選標準
- 產品特色與獨特性:評估產品是否具有獨特的台灣特色和文化內涵,是否能突顯台灣地方特色。
- 品質與安全性:考慮產品的品質水準和安全性,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和規範。
- 創新性:評估產品在設計、包裝、功能等方面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 口碑與市場表現:考量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狀況、口碑和消費者評價。
- 品牌價值:考量產品的品牌價值、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台灣建築創新獎
參加資格
參選者應符合至少一項以上者
- 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建築項目,並且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內完工。
- 創新性: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項目,建議這包括新穎的設計理念、創新的建築技術或環境友好的可持續建築及環保材質運用方案。
- 設計品質:包括建築的美學、景觀設計及功能性和環境空間規劃或造景美感等方面。
- 建築技術:一些獎項可能專注於表彰在建築技術、結構工程或施工創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項目。
- 可持續性: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節能減排、環保材質運用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項目。
- 影響力和社會貢獻:對社會和當地社區的積極影響,包括改善生活質量、社區參與和公共利益。
評選標準
- 傳達概念(20%):作品完整的傳達空間美學設計概念。
- 創新手法(20%):表現手法及技術應用之創新。
- 機能空間(20%):透過色彩建材空間機能美學運用。
- 環保材質(20 %):著重於環境保護、再生回收利用的永續性。
- 美感美學(20 %) : 線條、色彩、光影等在空間五感的感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