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OP100企業形象公益大使活動


  • 目的

    全球氣候變遷.企業應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 針對企業社會責任CSR及永續企業ESG,針對企業對公司治理等重大議題,透過學會平台,讓教授及學界專家,走入企業互動交流,借產學力量,讓台灣企業參與學界共同攜手有方向有目標去執行!

  • 評選名額

    2024年表揚數企業為原則,惟實際當選家數由評審委員會議決議之。

  • 參選資格

    凡在地台灣企業在永續及友善環境有實質表現及計畫投入者,可對企業社會發展具影響性、改革性及創造性,足為產業學習典範,皆具備參選資格。

ESG形象公益大使活動

Impact Award
台灣ESG永續企業獎
台灣的ESG永續企業獎是為了鼓勵企業在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獎項。
目的
ESG永續企業獎旨在表彰那些在企業永續發展方面表現優異的公司。此獎項鼓勵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良好的公司治理,促進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申請資格
  1. 企業類型:所有符合資格的公司,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以及公共事業單位及中小企業..等,都可以申請參與。
  2. ESG表現:申請企業必須在ESG三個領域均有顯著成果,且有心持續想改進的記錄。
審查流程及準備資料
  1. 初審:撰寫申請獎項依照申請單位現有實施狀況及未來計畫撰寫可自訂內容,並請自訂制定成冊2份,郵寄或電子檔至本會。
  2. 複審:遴選相關教授及業界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至受審單位實地參訪。
  3. 決選: 依據廠商決審之書面及參訪報告等,資料最後進行評審總討論,決定得獎企業廠商。
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
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ion Award)是為了表彰那些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這類獎項旨在鼓勵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福祉和可持續發展。以下是有關這個獎項的目的、申請資格和內容的概述:
目的
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旨在激勵和表彰那些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優異的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措施、員工福利、社區服務、教育支援等,積極回饋社會,並創造正面的社會影響。
申請資格
  1. 企業類型:所有企業,包括大型跨國企業、中小型企業以及社會企業,均可參與申請。
  2. CSR實踐:企業必須在社會責任方面有具體和顯著的貢獻,這可能包括但不限於環境保護、社會公益活動、支持弱勢群體、促進教育發展、改善工作環境等。
  3. 綜合影響力:除了具體的CSR項目,企業還需展示其在長期策略和企業文化中如何融入CSR理念,以及其對社會帶來的綜合影響。
內容
  1. 社會影響:獎項重點考察企業對社會的實際影響,例如通過慈善捐款、社區參與、教育計劃等措施,對提升社會福利做出的貢獻。
  2. 創新與持續性:評估企業在CSR實踐中的創新性,以及其舉措的可持續性與長期效益。
  3. 員工參與:考慮到企業如何調動內部資源,特別是員工參與CSR項目的情況。
  4. 企業形象與聲譽:獎項也會評估企業在社會上建立的正面形象以及社會各界對其CSR活動的認同度。
審查流程及準備資料
  1. 初審:撰寫申請獎項依照申請單位現有實施狀況及未來計畫撰寫可自訂內容,並請自訂制定成冊2份,郵寄或電子檔至本會。
  2. 複審:遴選相關教授及業界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至受審單位實地參訪。
  3. 決選: 依據廠商決審之書面及參訪報告等,資料最後進行評審總討論,決定得獎企業廠商。
社會公益行善獎
旨在表彰在社會公益和慈善活動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企業或組織。這個獎項特別針對那些積極參與各類慈善事業、推動社會進步、幫助弱勢群體的參與者,以鼓勵更多人投身公益行動。
目的
社會公益行善獎的主要目的是表揚那些致力於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的個人或團體。該獎項鼓勵社會各界更多參與公益活動,倡導助人為樂的精神,並推動社會更加和諧與進步。
申請資格
  1. 個人、企業或組織:任何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或社會團體,只要在公益和慈善方面有卓越表現,皆可申請或被提名。
  2. 公益行動:申請或提名者必須在公益活動中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且其行動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 社會影響力:候選人應展示其在社會公益領域內的影響力,尤其是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支持、救助以及對社區和社會的長遠貢獻。
內容
  1. 慈善捐助:獎項會評估候選人在資金、物資或服務方面對慈善機構或公益事業的捐助情況。
  2. 社會影響:考察候選人的公益行為對社會的直接影響,如改變社區環境、提升社會福祉或增強社會凝聚力。
  3. 持續性與創新性:評估候選人在公益項目中的持續性,並鼓勵具有創新理念和可持續性的公益項目。
  4. 公益文化推廣:獎項還會考量候選人是否在企業或社區中推廣了公益文化,以及其行善行為是否激發了他人的參與熱情。
審查流程及準備資料
  1. 初審:撰寫申請獎項依照申請單位現有實施狀況及未來計畫撰寫可自訂內容,並請自訂制定成冊2份,郵寄或電子檔至本會。
  2. 複審:遴選相關教授及業界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至受審單位實地參訪。
  3. 決選: 依據廠商決審之書面及參訪報告等,資料最後進行評審總討論,決定得獎企業廠商。
社會公益行善獎的評審標準強調真實的社會貢獻和正面的社會影響力,意在傳遞更多的善念和正能量。

參考指標


環境(Environmental)

  • 環境生態保育
  • 再生能源
  • 資源回收再利用
  • 氣候治理
  • 碳管理
  • 減塑減廢
  • 企業內部節能減塑減廢使用
  • 低碳生活
  • 能源燃料管理
  • 空氣汙水管理
  • 綠色生產
  • 溫室氣體盤查

社會(Social)

  • 社區營造
  • 消費這權益
  • 幸福職場
  • 弱勢偏鄉關懷
  • 社會公益參與
  • 員工福利
  • 勞資關係

公司治理(Governance)

  • 股東權益
  • 產品責任
  • 系統和風險管理
  • 供應鏈財務穩定性